本報記者 易善任 李享
樅木村,藏在慈利縣龍潭河鎮的山野深處,空氣清新、植被豐茂、景色怡人。在靠近山邊的一個山峪中,坐落著陳金明的數棟豬舍。
5月20日,走近陳金明,記者聆聽他身殘志堅的創業致富故事。
三十而立的小伙陳金明,戴著一副眼鏡,率真陽光。豬舍內,他正給豬喂食,“咕嚕-咕?!钡穆曇舸似鸨朔?,豬舍充滿了快活的空氣。而因車禍致殘,左腿骨折三截、右腿截肢的陳金明,還只喂一半豬食,額角已滲出涔涔汗珠。
在陳金明一彎腰一起身間,一個與命運抗爭、艱苦創業、努力追求幸福生活的形象躍然筆端。
11年前的2009年臘月,在外務工的陳金明與同鄉坐大巴車回家過春節,在慈利東高速路口,司機違規停車下客,他與同鄉走在匝道上。幾分鐘后,飛來橫禍,一輛小汽車將他們撞倒在地,不省人事。
經搶救,陳金明撿回了一條命,然而一個幸福的家庭就此轟然倒塌。接下來的三年,陳金明家愁云密布。他癱瘓在床,父母四處借錢為他裝義肢。彼時,家里為他治病和安裝義肢已負債20余萬元。為了還債,年近六旬的父親不得已出門務工,體弱多病的母親每天照顧他的起居,還拼命干農活貼補家用。
“一定要站起來,殘疾人也要活得精彩!”裝上義肢后,陳金明重新學習走路,一次次跌倒,一次次咬牙爬起。經過一年的鍛煉,他開始一瘸一拐獨立行走??吹剿匦抡酒饋?,父母眼里噙滿淚水,全村人都為他高興。
陰云散去,笑容又回到陳家人的臉上。陳金明開始謀劃生計。2013年,他在村上盤下一個小賣部,可村里店面太多,一年到頭,賺不了錢,也養活不了自己。
另謀出路。一次,陳金明在電視上看到一檔養豬致富的節目,心念一動:“家里年年養豬,有經驗。別人能養,我也行?!?/p>
干!開場地,建欄舍,選品種。2014年,陳金明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,在結對幫扶干部的支持下,他買回12頭母豬自繁自養。他和父母從早到晚圍著欄舍轉,精心喂養。當年,繁育豬仔、育肥豬成功,他賺到了第一桶金。
嘗到了創業成功的喜悅,陳金明勁頭更足了。2015年,他加建欄舍,豬圈更“熱鬧”了。一天清晨,他去給豬喂食,豬群少了往日的“歡聲笑語”,十幾頭育肥豬倒在地上一動不動,還有幾頭趴在地上奄奄一息。
陳金明心痛不已,含淚剖開豬肚,發現里面都是血塊?!笆澄镏卸玖?!”給豬吃了發霉的玉米,都是不懂科學養殖惹的禍。
“多看生豬養殖技術書籍、視頻,多向養殖專家和同行請教?!睅头龈刹可祥T“送經”。陳金明從村里的“農家書屋”借來《生豬養殖》《獸藥手冊》《豬病診療與處方手冊》,開始系統地學習生豬養殖技術、豬病預防等知識。幫扶干部又幫助他聯系養殖專家,帶他上門請教。不斷地學習、實踐、再實踐,他掌握了過硬的生豬養殖本領,學會了給生豬配藥打針、注射疫苗。
“他成了生豬養殖的行家里手?!睅头龈刹靠到﹃惤鹈髻澷p有加。知道他想擴大規模,便幫助他申請了5萬元扶貧小額貼息貸款,引進多個生豬品種。到2017年,全年共出欄育肥豬400余頭,年純收入達50余萬元。這一年,他裝修了樓房,買了小汽車。
殘疾人靠養殖生豬致富,陳金明火了。村民唐業明想養豬,上門取經。陳金明從場址選擇、欄舍建設、引進品種、繁育仔豬、豬病預防等,手把手教。如今,唐業明已養殖生豬200余頭,也成了遠近聞名的養豬大戶。
“有國家的扶貧政策,有駐村幫扶后盾單位縣糧食和商務局、結對幫扶干部和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,我想帶領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?!?017年3月,陳金明成立張家界宇康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,不僅為貧困戶免費提供一頭母豬,免費提供養殖技術,還以保底價回購豬崽。同時,通過合作社幫助解決村里生豬散養戶的銷售難題。2018年,他被評為“致富帶頭人”,獲獎金5000元。
“不放棄,堅守自己的夢想!”2019年,因感染“非洲豬瘟”,陳金明存欄的100多頭育肥豬全部病死。他沒有氣餒,今年疫情過后,在工作隊、幫扶干部和全家人的支持下,他又從常德購進內三元豬60余頭,精心飼養。
陳金明身殘志堅勇敢創業的故事感動了遠在貴州的苗家女孩袁孟蘭,2019年春,她不遠千里而來,與之結婚生子。兩人志同道合,夫唱婦隨,共育樅木明“珠”。
晚霞滿天,離開豬舍回望,陳金明一瘸一拐地走在去豬舍的路上,步履堅定從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