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頁 > 新聞頻道 > 國內國際 > 人物訪談

甄宏勇:欲善百姓事,當先交其心

2019-11-28 15:35:35  來源:掌上張家界  作者:  閱讀: 張家界日報社微信
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善用其心,力成其事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記市教育局駐三家館村第一書記甄宏勇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    記者 朱付勇  

       
    扶貧無小事,枝葉總關情。  脫貧攻堅,是  一場硬仗,決勝期就在眼前。
    近年來,上百個駐村幫扶工作組,遍布全市各個窮困山村,披荊斬棘,真幫實扶,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、安居樂業。

    三家館鄉三家館村,聯系幫扶單位是市教育局。    駐村第一書記甄宏勇,走馬上任以來,全副身心放在了這個村,堅守初心,踐行使命,沖在一線、干在一線、成在一線,用心傳遞黨和政府的關懷溫暖,深情回應群眾呼聲,全力辦成一件件大大小小的好事、實事。
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

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欲善百姓事 當先交其心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    欲善百姓事,當先交其心。

    甄宏勇2018年4月才被派駐到村,雖然對該村情況已經較為熟知,但是為了更為深入切實地了解村情民心,在擔任“第一書記”的第一天,他便直奔每一個貧困家庭,與群眾拉家常、談心聲,邊看、邊聽、邊問、邊查,全面掌握情況,拉近干群關系,給幫扶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。

    “甄書記是很懂老百姓的干部,為人隨和,講話接地氣,做事很靠譜,這樣的黨員干部,我們看得來、信得過,大事小事都找他。  ”甄宏勇心思細膩,干事不打折扣,把扶貧工作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,贏得了全體村民的交口稱贊和真誠愛戴。
    貧困戶向大勇(化名)是一名孤兒,患有精神病,長期住在精神病院。  得知這一情況后,甄宏勇二話不說,當即購買生活用品和營養品前去探望,并送上500元慰問金。  由于經常到精神病院看望向大勇,醫院工作人員都認得他,還一個勁兒夸道:  “這個甄書記,不是親人勝似親人,是個好黨員、好干部!  
    來到貧困戶楊定國家,一條50米的嶄新公路直達家門口,令人舒心。  70多歲的楊定國,靠種菜、賣菜為生,由于通組公路到家門口之間是泥巴路,日常出行特別是雨雪天氣運輸蔬菜很不方便,要求把通組公路延伸到家門口。  為此,甄宏勇連夜開會研究,并向上級部門匯報,不到一個星期便解決了這一問題。  村民們紛紛表示,路很短,情卻很重。
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    把黨建做第一要務來抓          
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    2017年,該村被通報為“軟弱渙散村黨組織”。  而今,這一甄宏勇視為“恥辱”的帽子,已經被成功摘掉,其組織陣地、黨員面貌、村風民俗均實現大為改觀。

    該村是一個合并村,村民2546人,3個黨支部,6個黨小組,113名黨員。  由于人口較多、面積較大、合并時間不長等因素,村支“兩委”成員間不融洽,拖拉懶散問題比較嚴重。  面對這一情況,甄宏勇堅持把黨建工作作為第一要務來抓,黨建與扶貧雙推進、相促進,實現黨建和扶貧“雙促雙贏”。

    每月至少開展一次主題黨日活動,帶領村干部為貧困戶插秧、割谷、清理垃圾,開展義務巡防;  精心策劃兩次大型黨訓活動,組織參觀賀龍紀念館、劉家坪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紀念館;  率領全村黨員到桑植縣“產業發展示范村”合群村學習考察,并邀請該村書記鐘白玉講黨課;  舉辦“新時代黨員群眾講習所”7期、“新時代文明實踐站”2期,宣傳扶貧政策和培訓農業技術,600多人次受益;  帶領村干部看望村老黨員、老支書、重病黨員、特困戶、孤寡老人、孤兒等21人,送去慰問金10500元;  組織全村干部到貴州省學習農村管理與產業發展工作經驗,安排50歲以下的村干部參加“農民大學生”學歷教育;  爭取資金購置電腦、打印機、復印機,拉通村部網絡,支持村支“兩委”成員學習提升。
    同時,著力打出文化牌,成立三家館村舞蹈隊、籃球隊、義務巡防隊、環境衛生義務勸導隊和黨員先鋒義務服務隊,積極籌劃村民運動會、村民文藝晚會,不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村級文化活動。  在甄宏勇的帶領和影響下,村黨員干部變化明顯,村委班子團結協作,村風、民風有了質的飛躍。
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    服務群眾永無止步之時          
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    建成1000畝莓茶產業休閑觀光園、250畝藍莓采摘園、100畝楊梅基地,培養黨員和致富能手14人;  爭取利用資金435萬元,大力改善三家館村基礎設施;  全村貧困戶返貧率為“0”、義務教育學生失學率為“0”,“兩不愁,三保障”全部清“0”;  三家館村被評為市級“同心美麗村”,區級“文明示范村”“同心鄉村”“鄉村振興示范村”“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示范村”。

    敢擔當、能擔當、善擔當,駐村僅一年多時間,甄宏勇便已帶領該村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最終打贏三家館村脫貧攻堅戰也是指日可待。

    然而這背后的艱辛和苦楚,或許只有他自己才能真正懂得。  不長的扶貧日子里,母親出車禍、父親癱瘓在床、岳父中風離世,家庭的不幸之事接二連三,他要盡孝。  大女兒升學、小女兒降生,他還要為孩子擔心操勞。  轉換著“書記”“父親”“兒子”三重角色,奔波于“村寨”“病床”“學?!薄凹艺敝g,作為駐村幫扶領頭人,甄宏勇承受風雨、負重前行,擦干淚水,提起精神,始終如一地投入到扶貧工作,不曾懈怠。
    記者還了解到,駐村前,甄宏勇是市教育局后勤產業辦主任。  為了做好學校食品安全工作,他跑遍了全市所有鄉鎮以上學校,狠抓制度落地、設施配備、人員培訓、細節管控、評價應用,全面改善了200多所學校食品安全設施,培訓學校食品安全工作者260人次,實現了全市學校重、特大食品安全“零”事故,工作成績得到社會各界高度認可與評價。
    “我一定會把扶貧工作干好,否則對不起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,對不起市教育局黨工委的信任,更對不起三家館村全體父老鄉親。  ”駐村第一天,甄宏勇莊嚴地許下了承諾,把對家人的那份愧疚感卻深埋心底。
    不采華名,不興偽事。  甄宏勇表示,服務群眾永無止步之時,初心在,使命在,動力便在,緊迫感也在。  他將持續發揚釘釘子精神,一錘接著一錘敲,一件事接著一件事干,帶領廣大群眾,鞏固已有成果,開拓更好明天。

    返回欄目[責任編輯:張家界新聞網]

舉報此信息
進入張家界新聞網微站
一级特黄A片免费